
做作业、背单词、读文献、写论文的时候,你会放背景音乐吗?
先行研究发现,一般来说每个人每天会听4.5小时的音乐。
人们也报告说,相较于没有电视、文献或运动的生活,没有音乐的生活将会更加艰难。
心理学家已经做了许多研究来分析背景音乐对学习的效果,不过结果并不总是一致的。
例如,Thompson等人在2012年的研究发现,背景音乐可能不利于阅读理解,但是在愉快和积极的(Ferreri et al., 2015)、熟悉的(Chew et al., 2016)或者以沉浸式设备播放的(Fassbender et al., 2012)背景音乐下,可能增强对事实的记忆。
Hallam和MacDonald在2016年提出了一个模型来解释背景音乐的这些影响。该模型认为:
1. 音乐的性质
2. 个体的特征
3. 背景的环境
4. 近期发生的生活事件
5. 可利用的认知资源
6. 学习任务的性质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个体的情绪状态以及人们对于当前活动的集中程度,而这些与学习任务的性质结合起来,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
这篇研究整理并对2021年之前刊行的这一主题的47项研究报告、毕业论文、会议论文进行了元分析。
这项元分析有五个关键发现:
1. 【背景音乐对学习效率有较小且正向的效果量】
2. 【在学习任务之前进行背景音乐的话,产生为中等且正向的效果量】
作者认为在学习前进行背景音乐,可以激活个体有利于学习的情绪,从而达到改善学习的效果,而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被试可能不太注意背景音乐,情绪唤醒也因此更弱。
3. 【背景音乐对于事实性的知识获取有较小且正向的效果量】
这意味着背景音乐可能有利于记忆单独的一些信息,例如术语、细节、词汇、符号,而当信息更加复杂、更有组织性的时候,背景音乐的增益效果就会减弱。
4. 【相较于其他音乐风格,古典乐有较小且正向的效果量】
作者认为可能是因为古典乐能减少人们的分心。
5. 【个体的年龄可以调节背景音乐对于学习的影响】
对于儿童而言背景音乐的效果是中等且正向的,对于青少年而言是较小且正向的,而对于成年人而言的效果则没有达到统计上的显著。
#心理学 #文献阅读 #学习 #音乐 #留学日本
#你学习的时候听音乐吗?[PK]#
先行研究发现,一般来说每个人每天会听4.5小时的音乐。
人们也报告说,相较于没有电视、文献或运动的生活,没有音乐的生活将会更加艰难。
心理学家已经做了许多研究来分析背景音乐对学习的效果,不过结果并不总是一致的。
例如,Thompson等人在2012年的研究发现,背景音乐可能不利于阅读理解,但是在愉快和积极的(Ferreri et al., 2015)、熟悉的(Chew et al., 2016)或者以沉浸式设备播放的(Fassbender et al., 2012)背景音乐下,可能增强对事实的记忆。
Hallam和MacDonald在2016年提出了一个模型来解释背景音乐的这些影响。该模型认为:
1. 音乐的性质
2. 个体的特征
3. 背景的环境
4. 近期发生的生活事件
5. 可利用的认知资源
6. 学习任务的性质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个体的情绪状态以及人们对于当前活动的集中程度,而这些与学习任务的性质结合起来,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
这篇研究整理并对2021年之前刊行的这一主题的47项研究报告、毕业论文、会议论文进行了元分析。
这项元分析有五个关键发现:
1. 【背景音乐对学习效率有较小且正向的效果量】
2. 【在学习任务之前进行背景音乐的话,产生为中等且正向的效果量】
作者认为在学习前进行背景音乐,可以激活个体有利于学习的情绪,从而达到改善学习的效果,而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被试可能不太注意背景音乐,情绪唤醒也因此更弱。
3. 【背景音乐对于事实性的知识获取有较小且正向的效果量】
这意味着背景音乐可能有利于记忆单独的一些信息,例如术语、细节、词汇、符号,而当信息更加复杂、更有组织性的时候,背景音乐的增益效果就会减弱。
4. 【相较于其他音乐风格,古典乐有较小且正向的效果量】
作者认为可能是因为古典乐能减少人们的分心。
5. 【个体的年龄可以调节背景音乐对于学习的影响】
对于儿童而言背景音乐的效果是中等且正向的,对于青少年而言是较小且正向的,而对于成年人而言的效果则没有达到统计上的显著。
#心理学 #文献阅读 #学习 #音乐 #留学日本
#你学习的时候听音乐吗?[PK]#







